6 培训前不与培训对象的主管沟通
企业内训师正儿八经地做需求了解的少。培训学员做调查的时候会对培训的形式有诸多的要求,因为都较熟、出于面子的原因也可能要求比较表浅,比如要求老师讲得很生动、互动要多,这些要求不过份、也不奇怪。可是绝少会有学员说:我希望培训后的结果怎么怎么样。而培训对象的主管、经理对帮培训师确认培训目标有极重要的意义。
7 培训的目标不够清晰
课上的难点与重点是什么?将来在学以致用时的注意点是什么?蕞终用培训可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。往往内训师把培训目标和目的混为一谈了。
8 不必超前培训
培训时机的选择只能是刚刚好,很明显滞后培训是不行的,根据市场的情况跟着走。比如新品的销售培训,也不必提前,太早了造成资源的浪费,学员也容易遗忘。
9 选择学员玩“心太软”
不论是什么课程,在职的都全部参加。前些年在深圳培训时做新人入职的三天培训,本来是要求入职一个半月后才可以参加,但是两次培训的间隔时间太长,加上销售主管不想浪费听的机会,认为能听多少就是多少。我非常为难,推脱不过,果不其然,听了两天就被我们庞杂的知识量“吓”跑了。后来有主管要求送人来参加培训,我就拿这个例子吓她们。效果很好。
10 培训照本宣科
公司总部给到的资料一般是全国通用,没有二次开发,充分理解其中的内容就进行宣传(根本就谈不上是培训)。
11 培训缺乏引导只是讲授
某些培训师可能讲得很精彩,不过一个人的力量怎么会比得上现场所有学员的总和?引导学员分享、让她们觉得这是自己得出的结论、自己愿意做的事情,主动性不是更强吗?对老师来说,只是讲授太累了,重复加重复,会做到下次再看到同一内容的培训时“直想吐”。
12 讲笑话无度
不用多说
版权声明:此信息是由网站用户发布,并不代表京师堂讲师经纪支持或赞同其观点,也不对其真实性及所有权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做出相应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