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企业都有多年聘请外部培训师到企业做营销培训的经验。但是如下感叹和不满也不绝于耳:“听起来有滋有味,用起来就变了味”;“课堂氛围很热烈,可就是和实际工作联系不上”;“员工经常学了就忘,不出两个月一切又照旧”…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感叹和抱怨声,多半是因为没有请到合适的培训师。
培训成败的关键在于培训师,培训师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培训的效果。这个道理任何一个营销培训经理都十分明白,但是在具体涉及到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合适的培训师时,往往又不无茫然。原因之一就是在过去十几年间,培训业获得了快速发展,培训师的高入收和个人进入培训师市场的门坎很低,使得培训师群体迅速扩大,培训师的素质也因此参差不齐、良莠难分……
培训师的“三两分类”
多少年来,培训业的观察家们对形形色色的培训师做过多种多样的分类。比如,较早人们把培训师分为“学院派”和“实战派”,随后又增加了两个“派”:“海归派”、“本土派”。现在甚至有人把培训师分为了八种类型:卓yue型、专ye型、技巧型、演讲型、肤浅型、讲师型、敏感型、虚弱型。毫无疑问,每一种类型划分都是基于一定思想的产物。在此,我想用一种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我对培训师的分类,目的在于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帮助营销培训经理们识别培训师。
学院派VS实战派
学院派培训师拥有专ye扎实的知识功底,从属于各大高校、研究院/所,一般冠以教授、博士、博导的头衔。这类培训师授课经验丰富。但是由于职业的原因,他们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讲解。学院派培训师中,多半没有在企业从事营销实战的经验,在不断推出专ye理论的时候,容易忽视理论和企业实际的结合,因此授课的时候给企业带来的往往是理论上的收获,实际操作有待加强。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培训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而言,学院派培训师不实用。但也有一些企业对学院派培训师情有独钟。我们公司有一家韩资客户,它们经常要求我公司的培训顾问为它们推荐讲授经济学、组织行为学方面课程的大学老师,显然这类课程,一般实战派培训师是不能胜任的。
实战派培训师在企业担任过或正在担任管理职务。由于他们乐于分享,因此逐渐走上培训师岗位。这类培训师随着名气的增大,课程安排的档期较紧。这类培训师又可分为三类:1)专职实战培训师。他们有的还成立了自己的培训公司,他们的公司在“卖”他们自己的同时,也根据客户的需求“卖”其他培训师。他们是目前是普遍受到企业欢迎的一类培训师,因为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,也有娴熟的授课技巧。但是,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类培训师的所授课程内容很可能逐渐不能适应企业不断提升的“胃口”。2)兼职实战培训师。他们在某一公司担任高ji职务,通常是营销副总、营销总监、销售总监等,他们利用工作之余为其他企业授课。他们在现有的培训师行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,由于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是能对工作带来帮助的,因此很多企业也比较喜欢这类培训师。3)伪实战培训师。他们在实战经验比较缺乏、专ye知识程度有待提高的前提下就模仿一些培训师的风格来授课。他们一般是某些培训师的助理或者弟子,由于跟师傅“走江湖”时间一久,便也能上台授课,现有的培训师群体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属于此类。他们具备专ye培训师包装推广方面的经验,因此能把自己包装成为专ye的培训师。
版权声明:此信息是由网站用户发布,并不代表京师堂讲师经纪支持或赞同其观点,也不对其真实性及所有权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做出相应处理!